行业资讯
以信用评价应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6-27 14:26:54           浏览次数:142次

【信息来源:】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时间:2025-06-2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信用评价应用驱动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的实践为核心,通过深度剖析现存矛盾问题,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实践参考样本,切实体现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及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

公共资源交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多个关键领域。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公共资源交易规模逐年扩大,但一段时期以来存在以下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信息孤岛导致监管效力不高

各部门信用数据分散在住建、市场监管、税务、法院、金融等各自系统中,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缺失,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掌握企业信用全貌。

(二)企业失信成本偏低

传统监管以事后处罚为主,对虚假投标、业绩造假等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三)信用修复机制缺位

失信企业在接受处罚后,因信用修复机制不明确、流程缺乏规范指引,即便不良行为公示期届满,仍可能在招投标等场景应用中被 “一票否决”,陷入“一次失信、长期受限”的发展困境,既阻碍企业正常经营,也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信用体系建设未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信用治理效能不足。根据现状和需求,需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融入智能化的信用治理新范式。

二、创新举措

(一)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信用评价体系

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互认共享,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招标投标领域统一分级分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制度基础。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同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部门,起草制定《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西安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夯实制度根基。

搭建共享平台。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建设电子化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对接“信用中国”、“电子化营业执照”等系统,实现企业基本信用信息共享。

推动量化应用。2025年3月,市发改委《关于印发2025年推动招标投标创新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扩展试点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鼓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中设定不超过总分值5%的信用评价分值,通过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实现投标人信用情况量化评审,增强投标人守信意识。

(二)打造先进技术与智能化平台,推动信用评价报告服务落地

以《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国家标准中的指标项为主要评价内容,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整合分散于各部门的信用数据,结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特点,构建起涵盖企业基本信息、财务能力、社会责任等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将综合信用评价结果对接电子招投标系统。通过信用评价系统形成信用评价报告,在交易活动中实际量化应用,实现信用评价与招投标的有机结合。

通过与商业信用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互联,结合西安市住建部门信用评价指标,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报告指标39项,对参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投标的企业,进行多维度信用评价。

西安市开展试点的信用评价报告以企业基本信息和信用记录为基本数据,运用科学的评分模型,对交易主体进行信用评分,评分结果以百分制形式呈现。最终根据信用评分,将交易主体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分别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便于交易各方直观了解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投标企业还可根据自身信用评价结果进行信用修复,并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

 三、工作成效及意义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十个月的试点工作,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2025年4月18日,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在全市11个招投标项目中为476家投标企业出具信用评价报告,成功实现了信用评价分数的科学应用。信用评价报告服务在试点项目和交易主体间获得了一致好评。

信用评价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应用,具有下列重要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信用评价筛选优质市场主体,减少资质审核的重复性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二)防范交易风险

依托信用报告识别企业履约能力、历史违规记录等,可提前预警潜在违约风险,保障交易安全。

(三)促进公平竞争

信用评价打破“信息孤岛”,使所有参与主体在统一标准下接受评估,遏制围标串标、虚假投标等行业乱象。

(四)推动监管转型

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治理闭环,实现监管精准化。

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已从单一监管工具发展成为驱动公共资源交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通过信用评价报告的积极引导,交易主体更加注重自身信用形象建设,积极履行交易义务,承担要约和履约责任,有效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健康发展。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交易效率提升和市场秩序规范,更能通过信用数据资产化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也为新时代“放管服”改革提供优秀样本。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中对“推动信用报告深度应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阶段性工作成果为新起点,积极推动信用评价场景应用,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新时代西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